2025年4月13日,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2025届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在长安校区天平楼B座顺利举行。本次答辩于上午8:30正式开始,共设11个答辩小组,分别在二楼201至208教室和三楼301至303教室同步进行。
一、精心组织,保障答辩工作有序开展
为确保答辩工作顺利实施,我院提前部署,制定了《2025届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方案》,明确答辩流程、评分标准及工作要求。各答辩小组组长均由教授或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担任,全院共有36位教师参与,全程严格遵循答辩回避制度。本届答辩共有234名毕业生参与,涵盖侦查学(78人)、侦查学(经济犯罪侦查方向,38人)、刑事科学技术(36人)、法学(公共安全法方向,82人)专业的学生。
二、严格把关,彰显学术规范与创新
本届答辩以“学术严谨性、实践应用与创新性”为核心评价标准,重点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辩流程:
学生陈述:每位学生围绕论文的核心观点及创新点进行5分钟陈述。
评委提问:答辩委员针对论文逻辑结构、文献引用、论证深度等提出专业质询,并给予修改建议。
现场评分:评委依据论文评分细则独立打分,答辩结果当场录入毕业论文系统。
三、总结与展望
本次答辩工作顺利完成,学生论文质量较往届有一定程度提升。但仍存在部分问题,如个别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熟练,答辩陈述时间控制不足、论文论证质量有待加强等。
改进方向:
加强论文写作过程管理,建立“开题-中期-预答辩”全流程指导机制;增设“论文写作与答辩技巧”专题培训,提升学生学术表达能力;进一步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合作,推动学术研究与公安法律实务深度融合。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