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时代下,为深化同学们对于刑事电子数据取证现状的理解,启发同学们对刑事电子数据取证规则优化路径的深入思考,由《西部警苑》编辑部主办的“学者引航”第七期专题讲座于3月28日下午在天平楼B座b208教室成功开展。本次讲座以“刑事电子数据取证规则的反思与规制”为主题,由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谭秀云老师主讲,《西部警苑》编辑部实习编辑马贤亮同学主持。
本次讲座中,谭老师主要从刑事电子数据的特征及取证方式、我国刑事电子数据取证立法沿革、当前我国刑事电子数据取证面临的问题,以及刑事电子数据取证的建构与完善四个方面展开讲授。首先,谭老师从生活中大家熟悉的诈骗案件引入,带领同学们了解了电子数据取证的特征及其提取方式,同时,谭老师向同学们强调了电子数据在刑事司法过程中的重要性。接着,谭老师带领同学们回顾我国关于刑事电子数据的立法发展进程,并着重向同学们解释了《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电子数据取证规则》的主要内容与历史性意义。随后,谭老师援引多个司法案例,详细指出当前我国刑事电子数据取证规则面临的包括取证过程中侦查措施难以区分、原始储存介质大多采用一体化收集模式、取证主体合法性存疑、网络提取受到差别化对待等在内的具体问题。最后,谭老师引导同学们思考刑事电子数据取证规则的建构与完善措施,为中国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提供新思路。
谭老师的讲述语言幽默风趣,内容丰富翔实,选取案例生动贴切。同学们跟随谭老师的讲解,加深了对于我国刑事电子数据取证规制发展历史与现状的了解与思考,提高了法律素养,强化了学术视野。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此次讲座中有所学习、有所启发,积极反思当前我国刑事电子数据取证规则的缺陷,主动探索其完善与规制的路径。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下一篇:我院开展研究生课堂纪律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