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晚,《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侦知读书研讨会于公安学院资料室成功开展。本次活动由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副教授、公安学院院长助理、侦查学教研主任、侦查学党支部书记胡德葳老师主持,公安学院治安学教研室段喆斐老师担任点评嘉宾,张瑞老师出席,公安学院部分学生代表参与。胡德葳老师首先为参会学生简要介绍了侦知读书会的建立与发展,之后组织同学们进入学生导读环节。
学生导读
24级郑子赟同学对本书第一章“文明与社会控制”进行了梳理概括,郑同学首先介绍了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社会控制与法律三者之间的关系,展现了法律从起源到如今不同时代背景下发展的历程。郑同学还就自然法与哲学法律实证主义的关系,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以及法律如何吸收社会控制以维护文明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同时表达自己的感悟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24级刘彤乐同学对本书第二章“什么是法律”进行了导读,通过对法律概念及意义的阐述呈现了作者庞德的法律观念,她认识到庞德的法律观点突破了传统对法律的机械理解,将法律置于社会变迁和人类发展的宏观背景中,强调了法律的实用性和灵活性。此外,她还提出问题,期望得到老师们的指导: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下,法律应如何平衡个体权益与社会整体利益?
24级成景瑜同学对本书第三章“法律的任务”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首先概述了庞德关于个体愿望、利益以及法律对于利益保障的论述。继而,深入分析法律权利的定义,详述了从权益的认可与保障到法律对利益保障的过程。最后,对威胁理论进行了批判性分析,主张通过社会控制与价值平衡来构建社会秩序。同时,他还提出了法律不仅能规范个体行为,亦能塑造社会成员对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在社会观念的形成中发挥关键作用。
24级马贤亮同学就本书第四章“价值问题”发表了观点,他提出本章主要讲述了庞德深入研究法律价值的复杂性、历史演受以及当代的各种观点和法律在实践中对价值尺度的处理,强调了在法律的社会控制中价值问题的重要性和法律价值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变化的观点。随后,马同学号召同学们作为一名法律人,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社会实践,深入思考法律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交流探讨
参会嘉宾段喆斐老师高度评价了各个导读同学的精彩发言,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对本书主要内容进行解读,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社会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与法律素养,随后,她耐心细致的解答了同学们的困惑,提出了法律不仅仅是规则规范,还包括对社会本质的深入思考,她讲到天赋人权的概念及其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以及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应用与限制。此外还与同学们讨论了自然法与法律实证主义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的法律制定和执行中平衡这两者。最后向同学们分析了法律哲学与社会现状的联系,以及法律解释在维护法律价值和适应社会变化中的重要性。
胡老师与同学们探讨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并分析了如何结合民众经验和价值观来判断和处理案件,以及法律的动态发展与社会控制功能。同学们分享了在本次读书会的收获,围绕法律体系的理解、案例分析、网络暴力的法律应对,以及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等多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的感悟与思考。胡老师还强调到法律红线的重要性和自由的边界,并解释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区别。通过不断的交流互动,同学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法律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法律背后的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
会议总结
最后,胡德葳老师和同学们将书中理论与社会热点事件联系起来并展开了热烈讨论。胡老师阐述了结合原文阅读外国法律著作的原理,同时为同学们补充了一些关于量刑标准的法律知识以及我国学习英美法律体系用典型案例指导案件审理的司法发展进程。引导同学们在讨论中碰撞思维的火花,产生更多对于法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热爱阅读,用书籍武装自我,提升自我。本次侦知读书会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下圆满落幕,这次活动不仅为热爱阅读的同学提供了便利的交流平台,也激励大家在阅读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