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有一句流行很广的话:“武有抗大,文有陕公”,道出了抗大和陕北公学这两所学校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陕北公学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立较早的一所统一战线性质的大学,为抗日战争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是培养革命干部的摇篮。同时,陕北公学也是现在诸多大学的前身,像中国人民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知名学府都是从陕公发迹。2023年8月2日,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党史宣讲团前往陕北公学看花宫分校旧址,追寻革命先辈足迹。
看花宫位于旬邑县境内,古代传说赋予了这个地处秦川的小村庄历史文化内涵,而直到陕北公学在此建立分校后,看花宫才真正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焕发“新生”,革命之花从此在这里盛开。
随着抗战形势愈加严峻,延安的情况也较办学之初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保持学校的继续顺利办学,陕北公学的主力从延安转移到看花宫,从这里走出的一代陕公青年满怀赤诚之心奔向前线,成为伟大抗日战争的骨干和未来新中国的脊梁。
1938年5月30日,李维汉等人从延安启程,经过艰难跋涉,于7月初安全抵达旬邑县看花宫村,着手创办陕北公学分校。校部设在看花宫一座何姓家的老宅院,校舍全是借用老百姓的房屋。1938年7月7日,在抗战一周年纪念日之际,陕北公学分校在看花宫举行了开学典礼。有了总校的办学经验,分校各方面的工作进展很快。按照总校编队,从第28队开始,编到54队,设四个区队,分别驻坪坊、门家、看花宫、照庄,其中还有三区队是女生队。学校的教学方针、教学制度、教学组织、课程设置等均沿袭总校。由于地理条件较延安更加便利,来自全国各地的进步青年纷纷奔向看花宫,分校规模迅速扩大。为了解决师资不足问题,加强教学指导,总校将何干之、李凡夫、李培之等教员调入分校任教,分校还成立了高级队,建立了中国问题、政治经济、哲学等研究室,精心挑选文化政治理论水平较高的优秀学员培养师资,充实教师队伍。就这样,分校成立短短半年内,接收和培训了学员近3000人。
陕北公学办学的脚步从延安走到旬邑,革命的精神之花也从桥儿沟一路盛开到看花宫。在看花宫办学的一年时间里,数千名陕北公学学员从这里毕业离开,分赴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为民族解放事业前赴后继。看花宫这个小村庄见证了陕北公学的逐渐发展壮大,见证了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陕北公学的莘莘学子,也通过看花宫的花开花落,看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延续。
历史记住了这一刻,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从看花宫走出的一代陕公青年唱着激昂的毕业歌,满怀赤诚之心奔向抗日前线,那迸发出的昂扬斗志,到今天仍未停歇。陕公的精神历久弥新,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应该将陕公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投身到更广大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去。